上門洗車O2O模式失敗之謎
- 2017-06-27
- 行業新聞
- 閱讀(
6636 )
2014年到2015年底的兩年間,上門洗車的O2O模式上演了一場曇花一現的大戲,從投資熱走到倒閉潮,這一股失敗風波引起行業的反思,有人說,上門洗車服務是偽需求;有人說,上門洗車就是一個圈錢的陷阱,至于什么解讀眾說紛紜。那上門洗車模式真正的失敗之謎是什么呢?
上門洗車歷史回顧:
e洗車,當時行業第一的品牌,2014年6月上線,2015年3月完成由平安創投領投的2000萬美元A輪融資,2個月燒完2000萬美金,5月份CEO離職,10月份上門洗車業務停止。
云洗車,成立于2013年4月(未融資), 2015年1月關閉洗車業務。
智富惠,2010年上線本地生活服務平臺,2014年大推1元洗車。2015年1月倒閉。
嘀嗒洗車,成立于2014年2月(未融資),2015年4月關閉洗車業務。
車8,2015年7月中旬宣布關閉上門洗車業務,這距其上線不過短短數月時間。
趕集易洗車,由趕集網于2014年8月推出,在趕集58宣布合并后,2015年10月1日,趕集易洗車并入58旗下的呱呱洗車,停止原有洗車業務。
功夫洗車,2015年10月24日在官方發布業務調整公告,關閉上門洗車業務,只保留上門保養和上門救援業務。
我愛洗車,成立于2014年底,曾獲得500萬元天使人投資,但A輪融資未進行下去。2015年11月2日,悄然解散公司,北大法學CEO欠債200多萬跑路
上門洗車的經營思維
上門洗車O2O公司大部分采用補貼“燒錢”模式來爭取用戶,并期望以洗車這種高頻、低價的項目來換取背后龐大的汽車后市場的轉化率。
失敗之謎解析
1. 未專注做好洗車服務
上門洗車服務的硬件技術不成熟,清洗時水壓低(包括微水),導致潔凈效果不佳;上門服務的網點較少,工作人員交通工具偏低速,超時抵達需求位置;從整個行業來講,車主用戶對上門服務體驗并不佳,這是導致用戶不進行二次轉化及用戶流失的重要原因。
2. 融資趕不上燒錢速度
上門洗車服務需要花費大量耗材、交通、人力、活動等資金成本,而上門洗車O2O公司幾乎均未獲得BAT重要的投資,無法獲得持續性的資金、資源支持,創業者的項目就如同身體被掏空,無法延續未來。
3. 汽車后市場轉化率低
大部分上門洗車O2O公司在相當長時間內僅有洗車服務,而這又是燒錢卻又無法盈利的業務,對于汽車后市場來說,不能建立起剛需補貼和次需求收入的良性模式,是沒辦法支撐自己走多遠的。
自助洗車的崛起
洗車行業歷經慘重的上門洗車O2O倒閉潮事件后,推出自助洗車服務,規避了上門洗車業務燒錢的風險,真正實現洗車盈利。其中自助洗車行業大咖——非洗不可,其主打“多快好省”24小時自助洗車服務的互聯網平臺,提出了自助洗車業務+汽車后市場增值服務的多種盈利新模式,一改傳統商業模式,成為眾多同行爭相模仿的對象。
自助洗車模式與傳統門店洗車模式絕非零和關系,更多的是互補的合作關系。最后自助洗車模式究竟能走多遠,讓我們拭目以待。
相關資訊
- 上一篇 : 風靡歐美國家的自助洗車模式,中國是否行得通?
- 下一篇 : 熱烈祝賀廣東省陽江市合作伙伴簽約非洗不可